“小改小革”尤可貴
■ 王傳飛
奧運火炬傳遞進入了沖刺階段,今天我在網上發現了奧運火炬的一個小秘密:據設計人員介紹,火炬表面、祥云的云紋上比設計時多了430個用來透氣的小圓孔!這些小孔時用來做什么的呢?
原來,4年前雅典奧運圣火傳遞時,曾頻繁出現火炬熄火的現象,為了防止類似現象再次發生,設計人員針對發現的問題,經過數百次測試,在火炬外殼上沿云紋增加了430個小圓孔,均勻透風面積。“相當于人的鼻子,排出廢氣,吸進新鮮空氣,保持火炬燃燒。”設計人員形象的比喻道,增加“呼吸”功能而又不破壞外觀設計,其實挺難的,想了很多辦法,最后確定沿云紋增加直徑小于云紋的小孔,來均勻透風面積。到目前為止,“祥云”火炬是有史以來熄火率最低的奧運火炬。
多430個小孔,創最低熄火率。這個小小創新改進可解決了大問題。由此我想到了在我們企業內部的那些小改小革。
在科技工作中,有人看不起小改小革,認為其技術含量低,技術突破小,技術成果不夠“亮”。殊不知:積沙成塔,集腋成裘,小改小革必將帶來大效益。新康威公司一直十分重視技術工藝的改革創新,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,大膽進行工藝改造。譬如對貼片機的下板機部分進行了改造,通過安裝簡單的凹形工裝夾具,作為推板檔柱的引導邊,一項簡單的工藝改進基本上解決了線路板掉件、廢板的問題,經過長時間的實踐驗證:推掉元件率為0,因推板不到位造成廢板的發生率為0;通過實驗將波峰焊錫爐溫度升至300度,先用助焊劑結晶體融化錫渣,再進行錫渣撈取,技術革新后,每天可節約錫條2
技術創新,是目前企業界的一個熱門話題。技術創新并不一定非得“上新項目”搞“大動作”,特別是我們這些來料加工企業,以目前的條件推倒重來搞創新顯然是不切實際的,那么,在現有的基礎之上摸索探究,搞小改、小革、小發明、小創造等簡單易行的創新,同樣也能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來。這些小小的技術突破,沒準就會孕育出下一次更大的技術跨越。